十几岁时候,我有幸在铜川结识了我的老师,正在落难的著名书画家和美术评论家陈笳咏。当时他虽然才50多岁,但残酷的折磨,使他看上去俨然像一个70岁的干瘦老头。但在他那瘦削的颧骨和面孔上却有一双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眼睛。他总是在生病,也在作画,壁上到处挂满了他的新作。山谷里,一颗寂寞的桃树开了鲜花,但无人去欣赏它,我想那独特的审美感受,可能正是他当时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写照吧!
笳咏老师在遭受迫害的那个年代,很长一段时间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,为生存而挣扎。他告诉我:“在农村时他用油漆为很多老乡画过柜子和箱子上的花鸟图案,并学会了做木工”,老师家吃饭用的那张桌子就是他自己做的。
我与笳咏老师相识时,他已经离开了农村,在铜川远郊山区的一家陶瓷厂工作。那里交通极为不便,他只能每星期回家一次,遇到大雨,长途公共汽车也停开,常以无力的腿在大雨中徒步几十里的山路回到家中。这时我感觉到笳咏老师是一个性格刚强、意志坚强的长者。
初人师门,笳咏老师首先要我学习书法。他说:“好的国画作品,拆开看笔笔全是书法;写不好字的人,不可能画出好国画。”并规定我练颜体正楷,至少三年,不要换帖。这对一个尚未入门的艺术学子来说,从养成严谨的学风到打下扎实的基本功,都是十分必要的。也正是笳咏老师对艺术严肃到几近苛求的态度,培养了我将毕生献给艺术的勇气和心理素质。每当我带着自以为不错的习作去拜见老师时,心中总是十分紧张不安。他微笑中的评点?从意境、章法到笔墨,一点一线毫不放过,绝不允许在画面上出现败笔;没有半点的客气和宽容。我为自己总画不好而惭愧,心想,下次一定要画出像样的作品来见老师,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。然而,一切又重来一遍。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渴望见老师,但我怕面对他那双锐利的眼睛。笳咏老师那时身体状况极差,只能蹲在地上作画,但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则时刻鞭策着我加倍地努力。从书画创作到读书做人,老师严于律己的作风,给我带来潜在的不可磨灭的影响;而他对我的严格要求则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。在老师的作品及给我的范画中,笔墨章法极为精到考究,无一笔随意处。同样是梅花,十几幅构图无一雷同,更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。受惠于恩师的启迪,我懂得了用心灵去作画。不知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时间,终于有一天,老师对我的画有了肯定的评语,回到家中,我哭了。
春天终于来了,笳咏老师又重回到陕西美协,他珍惜来之不易、阔别十载的艺术世界,为了能补偿失去的时光,“因病谢客”的门示,几年来换了一次又一次。他用热情冷静的目光审视着生活,坎坷的人生经历,作为一种生命体验,成为他艺术的底蕴,也酿造了他诗一般的艺术。从《沙扬娜拉》那独到的诗境,到《都市里的小田园》,他在平凡的生活中,从车前子和蚂蚁别人毫不注意的细微末节中点出了诗意。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发现。经过几十年的长途跋涉,笳咏老师进入了他艺术生命的丰收季节。他创造出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,如《落叶满阶红而扫》、《夏夜》、《长安屋檐下》、《虎刺梅》等等,都具有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性。
曾有人问我,你跟随笳咏老师学习这么多年,怎么你的作品和老师的一点都不像?我认为这正是笳咏老师作为导师的高明之处。他不屑于要弟子亦步亦趋地跟着他跑,他说:“那是没出息的!”——虽然我从笔墨到技巧都深深得益于吾师;他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和艺术,并最终走自己的路。
在动荡的岁月时,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是笳咏老师将我带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,也给了我不畏险阻、攀登艺术高峰的信心,为此,我将终生感谢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